返回
行业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机器人产业迎扩张期

2024-12-12 10:3019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记者 郭倩 北京报道

记者获悉,多地相继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发展目标,并围绕提升基础创新能力、加快“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推动经营主体加速集聚等方面细化举措,加快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近日,杭州发布《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9年)》。重庆、南京、四川天府新区等地也相继发布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立足各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推进机器人产业进一步发展。

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高超表示,“十五五”时期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将增长至4000亿元左右。其中,工业机器人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到2030年增长至1052.6亿元;人形机器人将打通商业逻辑,产业发展将由资源拉动逐步转为市场驱动,预计到2030年产业规模增长至861亿元。

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同时,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品应用推广等也成为多方发力布局重点。

不久前,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向记者表示,目前创新中心正围绕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开物”加速技术突破,已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分别成立联合实验室,在情感智能、工业机器人、电子皮肤、电子芯片等多个前沿方向发力探索。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纷纷拿出“真金白银”的支持举措,推动经营主体加速集聚,产业加速创新发展。例如,四川天府新区提出“支持研发核心算法”“支持行业大模型研发应用”等多项举措,直管区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制企业及用户企业单个项目,最高可补贴1000万元;重庆鼓励重庆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牵头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也为机器人相关企业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杭州云深处科技市场品牌经理钱晓宇介绍,旗下X系列四足机器人已在电站、工厂、管廊巡检、应急救援等多种应用环境中落地,覆盖全国26个省份。“我国拥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有助于机器人企业及时交付产品,降低产品成本;同时政策鼓励‘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使企业有机会与更多行业深度合作,加速高新技术解决方案的实际落地。”

高超介绍,截至2023年,中国机器人全产业链企业数量近八万家,其中上市企业超百家、高新技术企业超四千家。展望未来,机器人技术将与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型传感、生物仿生、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多个关键零部件性能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环节市场竞争或更加激烈,找准机器人发展机遇、精准布局新产品赛道是机器人企业迅速扩张的关键路径。

相关上市公司已不同程度布局机器人产业。12月9日,汇川技术(300124)表示,公司本身从事工业机器人业务,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在不断跟进和探索。目前,公司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相关布局尚处于洞察与早期的研发阶段,在开发中的零部件产品有电机、驱动、执行器模组等。

12月10日,超捷股份(301005)表示,公司已有PEEK材料材质汽车零部件供应客户。目前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有给客户供应金属材质小批量样品。同日,豪森智能(688529)表示,目前已同步开始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与装备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可提供人形机器人、AMR机器人应用集成解决方案,并同步布局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测试台。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