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巨变

内容摘要2025年1月30日,特斯拉发布的2024年报显示:营收977亿美元、同比增长0.9%;全年交付179万辆、同比下降1.1%;净利润71.5亿美元、同比下降52.2%。销量疲软、净利润腰斩,对特斯拉股价的影响微乎其微。截至1月31日收盘,特

2025年1月30日,特斯拉发布的2024年报显示:营收977亿美元、同比增长0.9%;全年交付179万辆、同比下降1.1%;净利润71.5亿美元、同比下降52.2%。

销量疲软、净利润腰斩,对特斯拉股价的影响微乎其微。截至1月31日收盘,特斯拉市值1.3万亿美元、市盈率达183倍。

二级市场对特斯拉的态度是 无视核心业务疲软,幻想自动驾驶、无人出租车、人形机器人支撑估值上涨。

例如,某国际大行给出的估值:整车业务89美元/股(假设2030年销量将达530万辆);自动驾驶业务168美元/股(假设2040年,65%特斯拉车主会订阅、服务费200美元/年)。

也就是说,确定性相对较强的整车业务只占估值的20%,没有想象空间智驾业务占估值的40%(确凿数据见下文); 八字儿没一撇 的占40%!

只有Model 2/Q才能救销量

特斯拉交付量从快速增长到失速:

2017年,特斯拉交付首次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36%;

2018年,交付24.6万辆、同比增长138%;

2019年、2020年增速回落,2021年交付93.6万辆、同比增长87%;

2022年,交付131.4万辆、增速回落到40%;

2023年,交付181万辆、增速保持为38%;

2024年.交会179万辆、同比下降1.1%;

2024年Q1、Q2,季度交付同比降幅分别为8.5%、4.8%;Q3交付46.3万辆同比增长6.4%;Q4交付49.6万辆,同比增速回落到2.3%。

特斯拉巨变

特斯拉交付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迭代不及时、消费者审美视疲劳。2016年上市的Model 3,直到2023年才推出改款(不是换代);2019年发布的Model Y,直到2025年1月才推出改款(不是换代)。

提振销量的最好方式是推出全新产品,而且价格要更加亲民。

早在2022年,特斯拉就声称要推出比Model 3/Y定位更低的车型(尺寸缩小15%)。如果是SUV就叫Model Q,如果是轿车就叫Model 2,在中国售价约15万元。

Model 2/Q的上市日期一推再推到2025年上半年,最新消息是2025年底前。

2025年,特斯拉销量下滑的局面大概率不会扭转。

智驾的想象空间

投资者对特斯拉销量停滞不甚敏感,主要原因是认为 特斯拉不是汽车公司而是高科技公司 、 特斯拉未来靠智驾赚钱

特斯拉将FSD(Full Self-Driveries)订阅费用作为递延收入在整车销售中确认:

2021年,特斯拉交付93.6万辆,期内智驾订阅增加8.5亿美元;确认FSD收入3.7亿美元、占整车销售收入的0.8%;期内递延收入余额净增4.6亿美元;

2022年,特斯拉交付131万辆,期内智驾订阅增加11.8亿美元;确认FSD收入5.8亿美元、占整车销售收入的0.9%;期内递延收入余额净增5.3亿美元;

2023年,特斯拉交付181万辆,期内智驾订阅增加12亿美元、增幅远低于交付;确认FSD收入6亿美元、占整车销售收入的0.8%;期内递延收入余额净增6.2亿美元;

2024年6月,特斯拉宣布将美国市场FSD选装价格从1.2万美元降至8000美元。在此之前,订阅价格已经从每月199美元降至99美元。

大幅降价后,全年智驾订阅增加13.4亿美元;确认FSD收入11.9亿美元、占整车销售收入的1.6%;期内递延收入余额净增6300万美元、同比下降90%!

特斯拉巨变

资产负债表中与FSD相关的 递延收入 相当于 水池 。后续财年新增相当于 蓄水 ,确认FSD收入相当于 抽水 。

特斯拉智驾业务蓄水本就不快:最近三年(2022-2024),交付491万辆,智驾订阅仅37.2亿美元,相当于整车销售收入的1.7%。

2024年末,与FSD相关的递延收入不到36亿美元,且 水位 几乎停止上升。年报预计2025年将从中确认FSD收入8.4亿美元。

池子里就36亿美元可抽,每年能确认的收入12亿美元。特斯拉智驾业务就是这么个体量,怎能撑起特斯拉1.3万亿美元市值的40%?

FSD采用纯视觉方案和端到端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量视频片段训练神经网络。自2016年提出FSD概念,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不要说华为、比亚迪这样的巨头,类似DeepSeek的小团队都有可能搞出性能不次于特斯拉FSD的算法。

另外,中国玩家对高阶智驾倾向于免费策略,特斯拉FSD即便能在中国落地,能赚到的钱也十分有限。

宇树机器人已经能扭秧歌、丢手绢儿了,假如找家中国企业(如比亚迪)代工,年产几百万台不在话下。

FSD、人形机器人加起来都撑不起万亿美元市值。唯有Model 2/Q大卖、大赚,才能让泡沫崩得慢些。

还得靠Model 2/Q救驾

1)Model 3大量交付前,特斯拉命悬一线

2012年开始交付Model S,产能爬升异常缓慢。直到Model 3大规模交付,特斯拉产品均价下不来、销量上不去:

2018年,Model 3初露 神车 锋芒,全年交付14.6万台,占总交付数59.5%;

2019年,Model 3交付突破30万台,占总交付数81.8%;

2020年初,Model Y开始交付、Model 3在上海量产,两大神车 双剑合璧 ,全年交付44.3万台、占总交付数的88.6%;

2021年、2022年,Model 3/Y 合计交付91.1万台、124.7万台,分别占当年总交付数的97.3%、94.9%。

2024年,Model 3/Y 合计交付170.4万台、占总交付量的95.2%。

2019年,特斯拉净亏损降至7.8亿美元、亏损率3.2%,扭亏 在望 :

以2019年销量(36.8万辆)为基准,2020年销量指数为136亿,特斯拉成功扭亏,净利润8.6亿美元、利润率2.7%;

2023年,特斯拉交付181万辆、销量指数492,净利润接近150亿美元、利润率15.7%;

2024年,特斯拉交付小幅回落、销量指数487,净利润腰斩至72亿美元、利润率7.3%。

特斯拉巨变

上图给我们两点启示:

第一,特斯拉盈亏平衡点约在年销40万辆。低于这个销量,即便有品牌溢价、有技术含量也难以盈利;

第二,2024年销量比2022年高36.2%,多卖了47.5万辆,但净利润不到2022年的60%。原因是激烈竞争增加了赚钱难度。

2)Model 3/Y毛利润率逼近极限

2017年,Model 3大规模交付前,特斯拉单车均价、成本分别为高达8.2万美元/辆、6.5万美元/辆;

随着Model 3/Y放量,特斯拉单车均价一路下滑。到2021年,交付量是2017年的9倍。尽管单车价格降至4.7万美元/辆,毛利润率却攀升到25.9%。

2023年、2024年,因销量滞涨、价格战影响,毛利润率大幅下降。

2024年Q4,整车销售收入182亿美元(不包含4.8亿美元FSD订阅收入)、成本163亿美元,毛利润仅19.1亿美元,毛利润率仅10.5%。

以Q4交付49.6万辆为分母,单车毛利润3860美元/辆(约合2.7万人民币)。

特斯拉巨变

2024年,特斯拉整车销售毛利润94.2亿美元(不含FSD),约合670亿人民币。

用蓝色折线代表毛利润(率)、彩色堆叠柱代表费用(率),蓝色淹没彩色才能获得经营利润。

特斯拉巨变

 可以看到,特斯拉毛利润率仍远高于总费用率。2024年Q4,毛利润率接近20%。但这是被汽车租赁、发电/储能、出售碳排放份额等其他业务 拉高 的,特斯拉的核心业务 汽车生产/销售毛利润率逼近10%,不能再低了。

3)Model 2/Q面临的难题

Model 2/Q迟迟没有上市的原因,不是特斯拉造不出比Model 3/Y档次低的车,而是有两个顾虑:

一是中国市场15万元左右的纯电动、插电混动车极具竞争力;特斯拉犹豫再三推出的既不是SUV也不是轿车,而是紧凑型掀背车,意在回避与中国本土产品正面 硬刚 。

二是特斯拉推出产品的次序是高 中 低:从高档的Model S/X起步,多年后才推出中档的Model 3/Y,最后是档次最低的Model 2/Q。这说明,对特斯拉而言 双高 (高端、高价)最易, 双低 (高端、低价)最难。难的不是技术突破,而是低成本、大规模交付并保持利润。

Mode 2/Q面临的难题是:造15万元的车容易,卖15万元的车赚钱难。

业务结构巨变

特斯拉自诞生以来,电动车整车研发、生产、销售就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但近年来逐步被取代。

疫情前的2019年,整车销售收入、成本分别为199.5亿美元、159.4亿美元,毛利润40.1亿美元,占毛利润总额的98.6%;

2021年,特斯拉从疫情影响中恢复,整车销售收入、成本分别为441.3亿美元、324.2亿美元,毛利润达117.1亿美元,占毛利润总额的86.1%;这一年,出售碳排放配额收入14.65亿美元、占毛利润总额的8.3%。

2023年,整车销售收入、成本分别为785.1亿美元、651.2亿美元,毛利润达到峰值133.9亿美元,但占毛利润总额的比例却降至75.8%;因为出售排放配额、FSD订阅、储能非整车销售业务总收入增至188.6亿美元(占总营收的19.5%),贡献毛利润42.7亿美元(占毛利润总额的27.6%);

进入2024年,非整车销售业务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例如Q4,整车销售毛利润19.1亿美元(毛利润率10.5%),占毛利润总额的45.8%。

特斯拉巨变

如果整车销售业务毛利润金额增长、占比下降,特斯拉业务结构反而更加健康。

但事实不是这样。2024年Q4,整车销售毛利润不到20亿美元;2023年Q4、2022年Q4、2021年Q4,整车销售毛利润分别为34亿美元、48亿美元、43亿美元。

看清楚,特斯拉早已大变样!

注:整车销售之外,特斯拉其他业务有:

汽车服务

汽车服务包括付费充电、非保修售后、二手车、车险等业务,近年来占营收的比例及毛利润率稳步提高,是特斯拉旗下发展势头最好的业务。2024年营收、毛利润分别为105.3亿美元、6.1亿美元,毛利润率5.8%。

汽车租赁

汽车租赁曾经是特斯拉重要的销售渠道,借助金融手段解决Model S/X售价高,销量低的问题。2017年,特斯拉整车业务收入96.4亿美元。其中销售、租赁收入分别为85.4亿美元、11.1亿美元,租赁占比达11.5%。

随着Model 3/Y销售放量,租赁业务地位性下降,但仍是重要财源。2024年,租赁业务收入18.3亿美元、同比下降13.8%;毛利润8.2亿美元,毛利润率高达45.1%。

汽车租赁业务毛利润率高意味着 不划算 ,租赁业务成长性不高。

能源

特斯拉能源业务包括光伏发电、储能。2024年收入100.9亿美元、同比增长67%;毛利润26.4亿美元、毛利润率26.2%。与中国投资者的态度相反,马斯克高度重视新能源。能源是特斯拉旗下最具潜力版块。

出售碳排放配额

卖碳排放配额无本万利,收入即利润。

此项业务的背景是:包括加州在内的14个州要求汽车生产商出售一定比例的新能源车,不达标者面临罚款、限售处罚。超额完成者可出售多余的 排放权 。

通用汽车是最大买家,2023年碳排放权缺口达1780万吨。截至2024年底,通用汽车累计向特斯拉购买1.02亿吨排放权。欧盟也有类似的政策。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