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代人推动广彩中西融合

内容摘要粤东磁厂见证一个世纪的传奇—— 在广州塔首层环形展廊举办的“湾区瑰宝·广彩华章——粤港澳传统与当代广彩艺术展”上,有几件来自香港的广彩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尤其当知道这几件广彩(又称广州织金彩瓷)正是来自香港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的手工广彩磁

粤东磁厂见证一个世纪的传奇——

在广州塔首层环形展廊举办的“湾区瑰宝·广彩华章——粤港澳传统与当代广彩艺术展”上,有几件来自香港的广彩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尤其当知道这几件广彩(又称广州织金彩瓷)正是来自香港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的手工广彩磁厂(“磁”为清朝至民国时期的通用字,与“瓷”同义)——粤东磁厂,更吸引了众人对广彩在香港的发展投去好奇的目光。

香港粤东磁厂第三代传人、现年76岁的曹志雄接受新快报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的广彩依然有市场,广彩图案不宜太繁复而求线条生动。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乔柯羽

上世纪40年代许多匠人带着梦想到香港

现在的粤东磁厂位于香港九龙湾工业中心的三楼,粤东磁厂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至今已有97年历史。作为香港首家彩瓷厂,它见证了香港彩瓷业尤其是广彩在香港传承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与变迁。

“我爷爷以前在广州做海关工作,他慢慢发现很多外国人比较喜欢广彩,而他又认识一些广彩的艺人,于是,他干脆组织广彩艺人一起到香港创办了这里首家彩瓷厂,刚开始的名字叫锦华隆广彩瓷厂。”曹志雄介绍,到了上世纪40年代,更多广彩匠人带着他们的技艺和梦想来到香港,彩瓷厂最大规模的时候手工艺人达到300人,在香港属于大型的手工企业。1947年,因战争而导致生产停顿的彩瓷厂再一次重组,并改名为粤东磁厂。

到了70年代,手绘瓷器的订单逐渐减少,粤东磁厂第二代负责人曹荣枢推出以半画半填的方式制作,将部分构图改为“盖印”,在白瓷上直接印上线条后再填色,增加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人力成本。曹志雄表示,“1970年代起,上手资深师傅只需将图案画在纸上,委托胶印厂将图案刻在胶印上,技工将胶印沾上瓷釉,便可将图案印在瓷胎,再由下手或徒弟上色。当盖印达不到清晰效果,便以移印纸将线条贴烤在白瓷上,再加手彩上色,这是现今世界各瓷器厂广泛应用的生产方法。”

中国风乡村圆盘曾出口到世界各地

如果说“贴花”还不算广彩在香港发展中的特色探索的话,那么,对于一些具体技法的探索,则让广彩进一步发挥了中西融合的特点,发展出“港彩”的样式。1970年代,怡和洋行的大班要求仿照明朝的斗彩鱼藻图案制作一套西式餐具。传统的斗彩需要两次烧制,工艺复杂,但粤东磁厂的匠人巧妙地把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结合的斗彩直接用釉上彩制作,从而发展成特色新花图案。既保留了图案的古典美,又适应了现代市场需求。

“广彩”在香港,还发展出了“中国风乡村”图案,这一灵感来自百多年前的外销画,画中的中国人梳着马尾、戴着卜帽,展现农村生活场景,图案中的碉楼是台山、开平等地的特色。这类中国风格图案的瓷器最受外国人欢迎,也是“港彩”的特色。有很多客人带来百多年前欧洲工厂停产的“中国风乡村圆盘”古旧瓷碟,要求仿造新餐具。按客人的指示,融合西方图案,加上广彩的花边传统特色,彩瓷具备外国元素,是一种中外融合,也是港彩瓷的特色。曹志雄说:“香港的广彩传承,始终秉承着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因为客人多是欧美人士,出口到世界各地,所以传统的广彩图案,加添了西方花卉、风景、纹章元素。比较广州同业的维持传统风格的坚持是有些区别。如今次带上的参展作品构图颜色有别于金碧辉煌、边饰精致的传统广彩图案,是迎合外国人口味将百多年前的纹样,绿白菜改为黄地白菜,绿金散花以贴花加彩技术,是对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的探索。”

有心学习彩瓷创作的人越来越多

曹志雄告诉记者,广彩最讲究的是颜色的运用,“在以前的行家中,颜料用色几乎都是各自秘密。也因为这种历史原因,导致今天的部分广彩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颜色相较以前显得过于鲜艳,或有‘贼光’(一般用来形容新瓷器釉面光滑刺眼的光)。此外,也有部分新的广彩图案的线条有呆板的现象,没有老一代的生动,艺术趣味少。”他认为,“尽管目前来自酒店的日用瓷订单多,但传统的广彩依然有市场,外国买家主要是喜欢老广彩,而且图案不宜太繁复而求线条生动。尤其是‘花头’(是用毛笔按勒、轻扫或挞出西洋红彩描绘玫瑰花瓣)的用笔,这几笔才真正显示出艺术性的功夫。”

现在的粤东磁厂虽然坚持发展,但资深的师傅逐渐退休,迄今尚存几位彩瓷师傅。因空间所限,粤东磁厂原本不设授徒,只专注从事瓷器生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多个平台渠道,香港市民逐渐认识到香港彩瓷,想到粤东磁厂学习彩瓷的人越来越多。

在2020年3月,曹志雄夫人曹叶正娇在诚品生活租下一个摊位做展览兼售卖瓷器,并一边绘制彩瓷,这一无心之举竟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为什么不开班教学呢?”在众多市民的建议下,曹叶正娇决定尝试举办工作坊,并两次成功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推出了“传承广彩技艺培训课程”。这课程使更多市民有机会学习这门艺术,欣赏广彩瓷绘艺术之美与文化底蕴,并推动广彩艺术向前发展。三年来,超过100名学员参与了课程,创作了200多件作品。

现在的粤东磁厂迎来了第四代接班人,曹志雄和曹叶正娇之女曹嘉彦,从2018年开始,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的她,正式投身于磁厂的销售、公关、会计、物流、市场推广、社交媒体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作为年轻一代,她也开始引入时尚设计理念,推出紧跟时代发展的广彩作品。

故事

香港广彩与岭南画派

广彩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其工艺上,更在于它与传统绘画的深度融合。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两位岭南画派大家赵少昂与杨善深与粤东磁厂第二代负责人曹荣枢结缘,在不同时期,分别创作或合作,绘画了不少的精美瓷画,为后世留下了难得的艺术珍宝。

2020年,为弘扬岭南艺术及纪念赵少昂诞辰115周年,曹志雄和太太曹叶正娇精选了赵少昂的国画,分别制成精美的瓷碟画。这一点也获得了赵少昂哲嗣赵之泰先生的支持,制成的瓷画纪念品可以让大众把岭南画派作品带到日常生活中,延续艺术欣赏。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