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家知名投资机构齐聚重庆 这场圆桌会释放出什么信号

内容摘要集中签约仪式 市经济信息委供图 4月28日,“投行投重庆”知名投资机构与重庆市产业合作圆桌交流活动在渝举行,吸引21家知名投资机构与蜂巢互联、百融云创等六十余家优质企业参与。 一走进会场,记者就注意到,为方便嘉宾对话交流,会场布置成左右相
集中签约仪式 市经济信息委供图

4月28日,“投行投重庆”知名投资机构与重庆市产业合作圆桌交流活动在渝举行,吸引21家知名投资机构与蜂巢互联、百融云创等六十余家优质企业参与。

一走进会场,记者就注意到,为方便嘉宾对话交流,会场布置成左右相对而坐的格局,两侧各有4-5排,每排16位嘉宾,分别来自区县、投资机构及企业。

现场气氛热烈,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产业和投资机遇,璧山、奉节、两江新区、永川等区县竞相亮出产业“家底”与政策“干货”,投资机构解码重庆产业链机遇,10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90亿元,释放出“产投融合”的强烈信号。

区县亮家底

硬核产业生态引凤来栖

活动现场,各区县使出浑身解数,展开务实推介,有的晒出厚实产业“家底”,有的抛出“真金白银”支持。

“璧山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04家,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以全市1.1%的面积贡献了全市4%的工业产值。”璧山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钊介绍,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该区聚集规上工业企业135家,年产值超600亿元,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关键零部件入选国家特色产业集群。目前,璧山正聚焦智能底盘系统、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构建千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体系。

“我们希望围绕眼镜产业、新型材料以及清洁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企业,推动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奉节重点展示了年产值30.2亿元的眼镜产业集群以及200亿元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奉节已招引眼镜配件、设计、贸易等企业157家,形成年产成品眼镜2亿副、镜片3亿副、眼健康产品5000万套的产能,镜框、镜片、配件、电镀等生产链齐备,着力打造100亿级眼镜产业集群。

两江新区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从15条举措6个方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细化推出汽车、电子、软信、高端服务等产业链专项扶持政策,近期还发布了2025年发展机会清单,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股权融资等8大领域452个优质项目,总投资达2360亿元,开放股权合作、城市更新等多元参与模式。

亮出政策的还有永川,他们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等政策,金融支持方面形成产业基金矩阵,基金规模达到130亿元,同时还推行“专员”“管家”“秘书”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出台“承诺免检”“扫码入企”“综合查一次”等检查服务机制,实施“人才新政22条”,引进院士36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20余万人,18所职业院校每年可输送5万多名技术技能人才。

资本风向标

产投融合激活新质生产力

“投行投重庆”,资本投资是重头戏。

近3年,我市新增备案股权投资基金超130只,占我市基金总量约1/3。从行业结构看,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创投基金占比从2019年的18%提升至2024年的38%。从出资来源看,全市33家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人,与投资机构深度合作,共同发起私募基金产品超190只,规模超千亿元。比如,弘晖基金与巴南区签约,已经在巴南国际生物城落地全市第一只生物医药类QFLP基金,规模1亿美金。

交流活动中,来自投资机构的代表纷纷表示,重庆的产业资源丰富,营商环境良好,非常具有吸引力。“重庆正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补链强链,聚力发展金融、商贸、大健康等六大产业,这与弘晖基金的投资策略高度吻合。”上海合弘景晖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吴进介绍,他们目前已将博瑞生物医药、奕柯莱、都创医药、斯坦德检测等众多优秀生物医药企业引入重庆,并储备潜在落地企业,下一步将聚焦大健康产业,充分发挥“资本+招商”丰富经验,积极助力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高度重视重庆地区业务布局与发展,设立了中金公司重庆分公司,在股本、债券、基金及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服务重庆,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及产业基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区域负责人莫鹏介绍,针对重庆重点产业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中金公司发挥自身资源整合能力,协助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通过开展并购重组业务,帮助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义柏资本合伙人徐东林说,这次活动义柏邀请了10多家优秀企业伙伴来到重庆,他们的业务广泛覆盖航空航天、光电显示、机器人、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与重庆市聚焦的“6+3”未来产业战略规划高度契合,期待未来能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重庆落地生根。

企业觅机遇

前沿技术寻找产业沃土

近年来,中信资本、复星国际等投资机构引进带动重点项目落地,重庆则凭借高效的政务服务和优良的营商环境,推动合作项目实现从签约到投产的全周期加速,形成了“招引一个、落地一个、见效一个”的良性发展态势。

去年11月,中信集团支持重庆举办德企重庆行活动,12个现场签约项目推进良好,其中润信基金已顺利组建,并开始投资项目;埃斯维机床二期,已完成厂房设计,预计新建厂房1.1万平方米;华特动力“氢能产业”生态基地已取得备案,首批外资1000万美元即将进入。

瞄准产业优势,看好项目前景,交流会现场,企业代表们纷纷表达了强烈的落地诉求。

民康医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主要利用生物传感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糖尿病血糖监测产品,其指尖血血糖在中国市场有700万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年试纸复购量超5亿元。“重庆人口多,医药产业基础好,我们计划投资4亿元左右,将业内领先的产品生产基地落地重庆,期待政府在固定投资和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支持。”公司董事长甘建民说。

中科亿海微电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兴政告诉记者,他们主要研制可编程逻辑芯片,在重庆有很多客户,得知这次活动很多投行参与,特地前来寻找融资机会。下一步,他们有意在重庆设点,壮大销售和研发团队。就在现场,两江新区的招商工作人员积极与他们进行了对接洽谈。

安徽深信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加速训练、加速测试、安全验证的前沿开发工具链,公司首席执行官杨子江表示,希望能参与重庆智驾领域、本地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和重庆优秀的具身智能企业合作,并通过新一轮股权融资,引入本地政府基金,开展深层次合作。

据新重庆-重庆日报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