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红之后回归舞台 倪大红:放下苏大强,继续朝前走

倪大红、史可主演话剧《银锭桥》。

本报记者 牛春梅

在77文创园的排练厅,还有三天就要演出的话剧《银锭桥》正在进行最后的磨合,身穿一件红色上衣的倪大红随口问了一句“我的咖啡呢?”身边就有人接话说“是手磨的吗?”引得众人笑成一片。看来,虽然人在话剧排练厅里,电视剧里的“苏大强”还是紧紧附在倪大红身上。

采访中也是如此,媒体仍然用很长的时间来和倪大红探讨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倪大红说,观众记住了一些苏大强的点,比如手磨咖啡,其实每个镜头都是演员非常认真地磨出来的,“你要对自己塑造的人物有个定位,打开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一个有特点的人。拍摄时,我经常和姚晨、郭京飞他们商量,这个角色到底要怎么演才对。”比如要喝手磨咖啡的那场戏,台词就是即兴出来的。他透露,当时这场戏其实比较长,演员的变化也有一个过程,最后剪辑后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虽然少了起承转合,但也给了观众更多想象的空间。

首播结束后,重播的《都挺好》收视率依然很高,微博上还总有人喊话“苏大强”。倪大红说,观众们的这种反馈,让他由衷地感动。但他同时又能保持清醒,“苏大强是倪大红创作出来的,但在生活中,苏大强和倪大红是没有关系的。作为倪大红,我在生活中还是该吃吃该喝喝,喝酒还是该喝二两不会去喝一斤,炸酱面还是继续吃。”在他看来,能有一个角色让观众念念不忘,对演员是莫大的肯定,“苏大强这个人物可能会在中国的电视剧史留下来,但倪大红还要继续往前走,塑造更多的苏小强、苏二强。”

一部影视剧爆红之后,演员原本应该忙得脚不沾地,不过倪大红却显得有些优哉游哉。5月中旬演完《银锭桥》,5月下旬他就要投入话剧《安魂曲》的排练,目前两部戏的巡演日程已经排到了2020年1月。他对于这一点,似乎还挺高兴,首演于2015年的《银锭桥》已经演了一百多场,而他的目标则是“还要再演N场”。

这大概是因为话剧舞台对于他有着重要的意义,“舞台是让演员生根的地方。”很多人都认为话剧表演难于影视表演,而倪大红则认为影视剧更难,因为镜头捕捉的是近景,“舞台和观众的距离更远,他们是看不到细节的,看到的是你对角色的整体创作。”在舞台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他发现虽然距离远,但话剧还是要求演员全身心地投入角色,“如果你没有投入其中,在舞台上一定会暴露出来。”

《银锭桥》由倪大红、史可主演,著名导演林兆华执导。倪大红说,当初接下这部戏,就是因为导演是林兆华,自己曾经是一个备受质疑的演员,林兆华是自己今生今世都要感恩的老师。大学毕业没戏演的倪大红,第一部戏就是林兆华的《哈姆雷特》,后来又陆续合作了好几部戏,“就是林兆华导演让我对表演开了窍,让我知道了在舞台上没有固定的表演样式,得到了长进。可以说没有他当年的那些指导,就没有今天的我。”

当然,与苏大强的“作”不同,《银锭桥》里的餐厅老板于五是一个非常正的人,这一点也很吸引倪大红,“他是那种与时代同步,但又难得地保持着老北京人讲诚信、做人厚道的传统,是一个敢作敢当的人。”

于五是老板也是餐厅的大厨,为了塑造这个角色,倪大红还调动了大学期间的积累。剧中于五经常会撩起围裙擦手,似乎手总是不干净的,这个细节就源于在中戏上学时的观察生活训练。那时他们班被安排在王府井的两家餐厅实习,他就发现厨师们要么喜欢玩儿厨师帽,要么就喜欢琢磨自己的围裙,不停地在围裙上擦手就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

生于1960年的倪大红,明年就60岁了。虽然大家都拿他当网红,可他却似乎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老人,提到前不久拍摄的身穿潮服的照片,他说自己并没有追求所谓的“潮”,“我只是想,上岁数的人,一定忘掉你的年龄,要快快乐乐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舍不得花钱,不要老吃剩饭,这样你的晚年生活才会过得好。”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